从全国知名的北京烤鸭、北京果脯等,到北京本地人熟稔的京西稻、京白梨等,再到渐渐小众的金丝小枣、佛见喜梨等。北京众多的本土产品,在未来如何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关资料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果树学会理事长王玉柱说,“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它的文化、营养等方面的价值,仍未被更多人所了解,这是未来需要加强的。同时,从生产角度看,加强产业的建设和管理,让传统产品真正达到应有的品质和风味,让人们吃到真正的北京味儿,也是土特产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北京土特产,比想象的更丰富
新京报:北京烤鸭、果脯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北京特产,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北京本土特产?
王玉柱:北京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同时具有比城市更加悠久的农耕史,在漫长的时间中,积累和形成了众多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仅以水果为例,就有杏、梨、柿子、板栗等多个知名产品。如杏,有香白杏、北寨红杏、玉巴达杏等,在城区,天坛、故宫、玉渊潭等地,也多能见到杏树。再如梨,有京西的京白梨,黄土坎的鸭梨,茅山后的佛见喜梨等,佛见喜梨是红肖梨芽变形成的新品种,而红肖梨本身也是北京知名的梨品种。还有燕山板栗,以前叫做京东板栗,主要是北京东部地区出产而得名。此外还有一些小果类的如沙果、拉车果、槟子等。
新京报:这些土特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玉柱: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北京本土的特色产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新的产业形成,如平谷大桃、延庆葡萄、通州樱桃等,这些原本的舶来品,也在时间的沉淀中,渐渐变成了知名的本地特色产品。但也有一些产品一度衰微,如沙果、槟子等。但在过去几年的乡村振兴中,这些产品的生产,又有恢复的趋势。事实上,很多本地品种,价格并不低,而且市场销量也不错,大部分产品通过采摘等形式销售出去了。
发挥土特产作用,需提高土特产收益
新京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土特产的效用,你认为当前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王玉柱:尽管不少产品都在逐渐恢复之中,但确实有很多新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收益问题。过去很多年中,水果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便有些上涨,涨幅也不大,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生产的成本却在快速提升,比如劳动力成本,过去雇一个人采收水果,一天三五十,现在一天一百多,还有肥料、药品等农业投入品,价格也在快速上涨,这使得农业生产的收益越来越低,许多果园被弃耕,这里的弃耕,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说,农民不再以果园为主要的生计来源,他们平时外出务工,只有闲暇时才可能稍微照料一下,最终是否能卖出去,卖了多少钱,也不再是他们格外关心的事情,或者说,对他们的生计没有太大的影响了。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如何挖掘北京土特产的潜力,使土特产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王玉柱:更好发挥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还需要解决很多难题,比如许多土特产是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如何处理这些经济作物和粮食生产、生态保护的关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再如,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起全产业链条,但产业链中的很多环节,如加工业的发展,如何和生态保护、发展路径相协调,也是需要思考的。当前不少北京本地生产的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却在外地,这相当于把很大一部分产业的收益放在外地,对本地乡村的发展必然会有影响。再如,很多特色产品都是漫长的时间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这些价值还没有被更多人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让人们真正知道这些特色产品的价值,并且通过严格的管理,让产品本身达到它应有的风味、品质等,使得人们愿意消费、愿意生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