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万维钢:活着一世,用你自己的方式大闹一场吧

来源:罗辑思维    时间:2023-06-22 10:00:39
“任何时刻我们都有两个选项:前进一步求增长,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既能增长又安全谁都喜欢,但增长和安全往往相互矛盾,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安全。 这段话出自得到重磅新书, 写下这段话的万维钢老师,试图驱赶我们的一个心魔——“求安全”。 如果“安全”出自我们父辈之口,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有过啼饥号寒的人生岁月。 但对我们而言,生命存续出现问题的概率太小了,社会不会把我们逼到这个份儿上。换句话说,我们很“安全”。

而在很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像万老师说的,用自己的方式大闹一场、留下印记呢?

来源:得到图书


(资料图片)

作者:万维钢 亲爱的读者朋友: 你能拿起这本书 (《软技能》) 来,想必是个不甘平凡的人。我要对你说的话很可能跟你的亲友、师长说的都不一样,甚至于听起来“不轨于正义”,这只不过是因为你平时听的都是平凡的。 我以前是个物理学家,有过天大的梦想、痴迷的热爱和微不足道的发现。如今我是个科学作家,在得到App写专栏,用罗胖的话说叫从事知识服务。我把最新的科学进展、当世英雄豪杰的新思想介绍给中国读者,我要让中国读者进步。 但在我看来,知识服务的最高境界,是用学问启发了朱棣的智识分子姚广孝。我也希望我的读者之中出几位大人物。 所谓大人物,就是对事情的走向有影响力,能在某种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世界的人物。我希望启发你意识到进步的大趋势,找到此时此地的有利条件,发掘自身的潜能,抓住机会去做一番大事。 小人物适应世界,大人物改变世界。 罗胖看我虽然不是啥大人物,却胜在好为狂悖之言,就让我给你讲讲大人物都有哪些软技能。我想这也有道理,毕竟英雄的老师不需要自己也是英雄,我只要知道怎样成为大人物就行。 要想成为大人物,你通常需要难得的机遇和至少一项出类拔萃的硬技能——这得看你自己的天赋,我教不了——同时软技能也不可少。 软技能是自己指导自己、遇事能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软技能是可以学的。我远查中外豪杰之事迹,近数现代学人之研究,有一番心得。

大人物都有三种软技能:野心、入圈、眼光。

01

野心

有一次马拉多纳访问中国,有人问他中国足球为啥不行。马拉多纳说,一般优秀球员跟我这个球王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我比他们更想赢。这似乎有点怪,难道别人就不想赢吗?

每个参加比赛的人,每个做事业的人,你要问他想不想赢,他肯定都说想赢。那不是野心。 野心,是你为了赢,放弃了什么。不是让你放弃休息时间或者放弃亲情、友情,而是你得放弃平庸。一般人做事不只是为了赢。除了赢,你还想照顾跟队友的关系,你还想不得罪教练,你不想在队里显得太特别,你想尊重传统和习俗,你尤其不愿意支付超过“赢”的成本,小心计算着性价比。 如果这场的对手很强,感觉赢面不大,你有理由不拼尽全力。下一场的对手不是很强,你又有理由踢得中规中矩,不必尝试新打法。第三场是生死战,你更不敢冒险了。 那你什么时候突破自我呢?没有时候。如果大家都那样做,你就会有强烈的压力要跟别人一样。 平庸就如同地心引力,是一种自动的、自然的把你往下拖的力量。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有句话,“任何时刻我们都有两个选项:前进一步求增长,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既能增长又安全谁都喜欢,但增长和安全往往相互矛盾,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安全。 社会上有一股强大的世俗力量,拖着你走向平庸。 社会对小学生的期待是星辰大海,对中学生的期待就成了考上好大学,对大学生的期待是找份好工作,对参加了工作的人的期待则是买房、结婚、生孩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人生进入下一个循环,再从小学生开始期待。中国男人结婚以后大多是被丈母娘的价值观所驱动。 你说不对啊,咱们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很拼的——是很拼,但那是在最安全、最熟悉的领域拼,俗称“内卷”。 现代人备战各种考试,跟古代人种地有高度的相似性:项目是标准化的、大家用的方法都差不多、回报的确定性很高——你多付出一分汗水,就真能多得一分。 我们在这种小而确定的事情上对自己特别狠,因为我们觉得很值得。但这么卷是不可持续的,达到一个很小的目标就会停止。 内卷过度导致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的人只会有两种冲动,一种是躺平,一种是投机。 现在连“985”大学的学生都想托个关系进国企,博士更是情愿委身于“编制”。他们要“编制”可不一定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而更可能是为了安全和稳定。他们说: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如果一个学生整天只是在准备标准化考试,他是真的追求学问吗?如果一个员工每天焦头烂额只是在例行公事,他敢说创造了价值吗?他们做事没有价值是小,没有乐趣是大:这样的人生可悲又可怜。 大人物不是闷头耕地的人。大人物是在别人都闷头耕地的时候抬头看天的人。哈佛大学教授托德·罗斯、独立调查记者戴维·爱泼斯坦等研究者考察了各行各业的大人物,发现他们都不是按照标准化流程从象牙塔里一路排着队走出来的。 他们小时候未必被看好,在学校未必是好学生,早期从事的未必是什么高级工作。他们最后取得成功的行业往往不同于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他们在成为明星和高管之前都有过上上下下复杂的经历。他们被视为“黑马”。 这些大人物有两个特点,而这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跟你中学老师心目中的那些优等生不一样。 一个是他们总是在追求“做自己”。他们选择做什么工作最在意的不是工资有多高或者社会有多需要,而是自己喜不喜欢。 他们要求从工作本身获得享受,最好一想起工作就很兴奋,就如同巴菲特说的要每天跳着舞去上班。 另一个特点是,跟“鸡娃”的家长们想的恰恰相反,大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长远目标。他们不是从小打定主意要当医生,然后就一路直通医学院,最后成了好医生——那种只能算是“优秀人才”,算不得大人物。 你连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何谈人生规划?你听了几个一百年前的科学家的故事,根本不知道现代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就打定主意要当科学家,这不荒唐吗? 大人物的成长方式是一边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一边继续探索,看还有没有更感兴趣、更有可能做出大事的领域。但这可不是朝秦暮楚:他们不变的是自身内核的成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壮大内核、扩大边界,这才成了大人物。 这才是真正的野心——我奋斗不是为了符合别人的评判,而是为了发现我是什么人、我能成为什么人。世界这么大是让你去探索、征服和改变的,不是让你早早找个地方当“房奴”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没有一个男孩最初的梦想是在城里买一套房,没有一个女孩最初的梦想是生个考试考满分的孩子。你要真有野心,就必须对平庸有强烈的反感,一分钟都受不了才对。 别听那帮人说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活这一世不是为了平平淡淡。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大闹一场,留下印记。 如果你还不知道你是谁,你的舞台在哪里,你今生的使命是什么,你应该非常着急才对。这比什么结婚、买房子重要多了。你没找到答案得赶紧去找。

那去哪儿找呢?

02

入圈

老式武侠小说常会写一种“横空出世”的英雄:这个人从来没在江湖上出现过,也不知在哪儿学的武功,年纪轻轻,一出场就是主角,一动手就轻松打败帮派大佬……这是愚蠢的幻想。

在自家后院埋头苦练,或者在藏经阁整天扫地就能成为顶尖高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那是以前行业不成熟的表现。现代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加入某个“圈子”。

你得向最厉害的人学习,跟最好的人交流、碰撞,特别是得有合作才行。大人物不像美女那样随机地、均匀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这里面有个网络聚集效应,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总是各自扎堆在有限的几个地方。你得了解世界正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设法前往那些地方,跟那些人交往。 最常见的入圈方法是做学徒。研究生制度原本的用意就是搞科研这门手艺的学徒制,现在被那些“做题家”玩坏了,成了一种学历证明。考研也好,进入相关公司工作也好,做学徒,有人带着,是最畅通也最方便的入圈路径。 一个不太常见的办法是带艺入圈。你先在别的领域练就一技之长,而这个一技之长恰好是这个圈子所需要的,你就转行进来了。但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得找对人、做对事。 “圈子”这个词经常给人不好的印象,好像它是一个少数人专属的排外小团体——这就错了。入圈,恰恰要“君子不党”才好。 英国文学家C.S.刘易斯有个指引,当你加入一个圈子、跟一群人合作的时候,不要把那个圈子当成一个封闭群体,不要把自己当成一群人中的一个——要把圈子想象成一些各怀绝技、性格各异、想法不一的人的“组合”,把自己想象成那个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群体必然形成群体思维,要求人人都一样,可是少了谁都可以;组合则鼓励每个人都做自己,讲究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每个人的特色都不可替代。如果你希望加入组合而不是小群体,那你最好跟与你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小人物都是一群一群的,大人物却是一个一个的。 大人物得会解决复杂问题,为此你需要是一个“通才”,你得有通用的智慧。从参与组合的角度,你需要发展几项有个人特色的“长板”,而不是像高考生那样专门补“短板”。中等水平的技能会得再多也不能让你脱颖而出,而懂一门顶尖的功夫却可以立即让你被人看见。 通才+长板,意味着你既能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又能在这个新领域中建立特长。成熟市场会把行业细分,大市场更是胜者通吃:你要在某个项目上成为明星才好。 这种组合思维还能让你理解什么是高水平竞争。 小人物、“做题家”思维是跟一群做同样事情的人在标准化的寻常项目上搞内卷,是把别人淘汰下去,是零和思维。 大人物的竞争则是“带着大家一起”,是双赢、多赢思维——我销售这块厉害,最好你产品那块厉害,再找个厉害的设计师,我们各显身手,整个组合一起上。我们把蛋糕做大,连带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甚至我们的同行都能从我们的进步中受益才好。 交朋友最好的办法不是拉关系搞聚会,而是大家组队出去冒着风险、付出汗水、拿出性格来做一场。 小人物成绩越好朋友越少,大人物成就越大朋友越多。人们都愿意跟你合作,因为你上去能带动大家都上去,人们希望你上去。成为大人物是个正反馈过程。而这就要求你从一开始入行就有“供给侧思维”。不要问“我怎么才能取代别人”,要问“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圈子能给我什么”,要问“我能给圈子什么”。

你能给圈子的最好的东西,是从圈外找到,圈里本来没有,你拿出来大家才意识到真好、真需要的东西。

03

眼光

找到这样的东西需要眼光。 你要做非常之人,就必须做些非常之事;要做非常之事,就得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随时发现“不平凡”。少年人看什么都新鲜,大呼小叫各种幻想,认为世界就在脚下,眼前无限可能。 一般人到了中年就会变得麻木,有一种把任何事物都平淡化的倾向。你跟他说个什么事,他要么一口咬定那和他二十年前知道的东西是一回事,要么就根本没兴趣了解。这可就完了。这是价值观已经锁死,思维方式全部定型,大脑已经不可塑,再也不会成长了。 所以乔布斯说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你得始终有少年感,保留惊奇的能力。美国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给很多大人物写过传记,他发现,“我的所有传记主人公共有的最后一个特质,便是他们保持着一种孩童般的惊奇”。 如果你听说量子力学的怪异实验而没有彻夜难眠,你学到微积分而没有拍案赞叹,你就不适合科学研究这一行。 科学家不是一个例行公事的职业,科学家是在一大堆寻常矿物中搜寻宝石的人,他们找到一个就会激动地大喊大叫。如果低效率不让你恼火,好工具不让你艳羡,你就不可能成为了不起的工程师。 如果你不能随时发现生活中种种不足之处,看到一个好机会没有百爪挠心的贪婪感,你就不会成为出色的企业家。 世间好东西虽多,却都是稍纵即逝的:你看到一个就得想办法抓住才行。如果好东西不能让你激动,先不用说什么成为大人物,你的人生都是灰色的。 选择大于努力,眼光照出格局。大人物痛恨平淡无奇。我们做事不是为了完成谁谁谁给的任务,而是要追求一种炸裂感,要过瘾,要有极致的心流。那么,怎样发现和实践不平凡呢? 首先你得提升敏感度。小人物只对升职加薪之类涉及直接利益的小事敏感,大人物对任何好东西都敏感。小人物越老敏感度越低,大人物越老敏感度越高。你需要见识很多好东西,积累文化自觉,像用大数据训练AI一样用大量的好东西训练自己的眼光。你需要学习大师的视角,去看外行不知道该看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主动创造不平凡。科学作家和企业家史蒂芬·科特勒总结了两种在工作中全情投入的办法。 一种是做减法,拿出几个小时的大段时间,排除各种琐事的干扰,降低认知负荷,集中能量,完全自主地就干这一件事。另一种是做加法,主动给你做的事情增加难度。比如,如果你觉得这个活儿太简单没意思,那就专门找个危险的地方干。作家可以坐在悬崖边上写作,小提琴手可以到大庭广众下练琴。危险感的刺激能增加你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让你对工作保持兴奋。 大人物是有光彩的人物。你要设法给事情增加一点戏剧性,把每段经历都变得不寻常。你要做个一惊一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要有感染力,让别人对你感到惊奇的东西也感到惊奇。如果你明天中午要跟人相亲,你的目标应该是不管成与不成,将来此人写回忆录讲到曾经相亲的这一段历史时,必须提到你。 大人物会被不平凡的机遇强烈吸引。亚马逊网站刚刚上线没几天时,雅虎总裁杨致远突然问贝佐斯愿不愿意把亚马逊网站列在雅虎主页上。手下人都说,我们公司刚起步,根本接不住那么大的流量,放弃吧——但是贝佐斯知道这样的机遇有多难得。他没准备好,但是他接下了,先接下再研究怎么办。 如果你的行为模式接不下眼前这个大机遇,你要做的是改变你的行为模式,而不是放弃机遇。为什么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因为佳人难再得。抓住不平凡的终极办法,是走量。 伟大艺术家和普通艺术家最关键的区别是,伟大艺术家的产量远远高于普通艺术家,你得创作过很多很多作品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普通科学家的智力巅峰是三十岁,过了四十岁就不行了;伟大科学家却能在漫长职业生涯中的任何时候都做出重大发现。

如果你至今还没找到属于你的不平凡,你唯一要做的是继续找。大人物是锲而不舍的人物。

结语

了解一些道理和践行这些道理是两回事,尤其是这种号称要做大人物的道理。自我改变的最有效办法是先建立身份认同:先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物。当你面对“前进一步求增长,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这种选择时,问问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物,我应该怎么选。 从大人物的身份认同开始,慢慢壮大野心,在点点滴滴的事务中证明自己对圈子的价值,培养发现不平凡的眼光,乃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你终究会相信,你就是大人物。 当然,小成就靠自己,大成就靠社会。你需要有很好的运气才能让社会也承认你是个大人物。但是你会发现,那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小人物的最高境界是“求稳妥”“求庇护”,是从思想上完全放弃自我,成为工具人。 大人物的最低境界,则是成为一个“士”。士是有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人格、自己给自己做主的人。哪怕我们终究未能成为什么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说一句:我不是任何组织的附庸,我不是任何人的工具,我从未受人摆布,我工作从来都不是为了还房贷,我勇敢过、冒险过、追求过,我是一个“士”。伟大的国家需要大人物,需要很多、很多的大人物。如果不是你,又能是谁呢?如果不是现在,又要等到何时呢? 相关阅读:

万老师的这篇文章来自得到推出的新书。

在职场软技能这个大话题下,30位你非常熟悉的得到老师拿出自己的绝活与你分享,助你在职场一路开挂。

今天是《软技能》参加“6·18”特惠活动的最后一天(活动截至6月20日23:59),两种特惠购买方案请你收好:

如果你想买两本或者多本,可以点击下图加购,享受“买一本送一本”的优惠。一本留着自己读,另外的书送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共同学习进步。

点击下图加购《软技能》 如果你只需要一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在当当网购买,立享五折优惠,和超过5万名读者一起修炼软技能吧!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查收更多精选文章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珠宝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